相關新聞
兩會釋放了哪些對工程機械行業有利的積極信號?
發布時間:2022-03-28 13:20:20
事關政治、經濟、民生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、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4日、5日先后在北京召開,“兩會”聚焦了全國人民的目光。
那么,對工程機械行業而言,兩會釋放了哪些積極信號?2022年工程機械發展前景幾何?
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
2022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“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”,在資金投向方面要求“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,開工一批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,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、新型基礎設施、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”,支持在建項目的同時,強調新開工,從而加強了2022年投資發力的確定性。
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進一步合理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,而且強調了重點領域,包括建設重點水利工程、綜合立體交通網、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,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,完善防洪排澇設施,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,其中在鐵路、公路水運、水利方面的基建規劃投資6400億元,同比增長5%左右。
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.5萬億元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。
2022年,要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,減稅與退稅并舉。一方面,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,并提高減免幅度、擴大適用范圍。另一方面,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、促進消費投資、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,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。
優先安排小微企業,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,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。
重點支持制造業,全面解決制造業、科研和技術服務、生態環保、電力燃氣、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。
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,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。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.5萬億元,其中留抵退稅約1.5萬億元,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。
能源低碳轉型的機遇和挑戰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。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。推動能源革命,確保能源供應,立足資源稟賦,堅持先立后破、通盤謀劃,推進能源低碳轉型。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,有序減量替代,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、靈活性改造、供熱改造。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,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。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,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,推進鋼鐵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。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。
推動能耗“雙控”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轉變,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,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。
雖然目前工程機械電動化產品滲透率較低,但隨著政策的鼓勵和基礎設施布局的完善,以及技術的日漸成熟,電動化產品逐漸替代傳統工程機械的步伐將不斷加快。業內人士預測,到2025年,電動工程機械的滲透率將達到25%。
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”,把創新作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,重要性顯著提升。
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,傳統勞動力、資源能源等要素效率降低,亟待通過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,提高勞動生產率;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、重塑全球經濟結構,科技成為國家間競爭焦點。但當前我國科技創新面臨國內基礎研究投入不足,創新主體發展困難等問題,不利于在全球大變局中搶占先機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: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,加強原材料、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,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,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。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。
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,促進傳統產業升級,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,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。著力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在資金、人才、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。推進質量強國建設,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。
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,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。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,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,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、推動高質量發展。主要涉及多措并舉穩定外貿;積極利用外資;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;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。
外貿外資平穩發展有利于工程機械出口市場發展,中國工程機械全域競跑,國際化布局步入收獲期。經歷了2021年下半年的下行周期后,2022年的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走勢被市場廣泛關注。
我們山特·松正公司,也是外貿平穩快速發展的受益者,2022年,我們將繼續充分利用好這個契機,使公司外貿業務再上一個新的臺階。